首页 / 所有 / 行业新闻 / 昂贵却不实用?为何部分智能路灯功能沦为摆设

昂贵却不实用?为何部分智能路灯功能沦为摆设

2025/10/11
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“建设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”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。据调查,近年来,全国不少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智慧路灯项目建设,力求实现“一杆多用”的目标。

然而,一些地方的智慧路灯建设却呈现出“赶潮流”而非“切合实际”的现象,功能与需求不匹配、“花架子”、后期维护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
多地加速部署智慧路灯项目
今年5月,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宣布,计划安装大量光伏和风电5G智慧路灯,并配套约2万根一体化智慧杆。该项目暂定合同额超过22.7亿元人民币,由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。

7月,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启动道路沿线约2万盏5G一体化智慧路灯建设。每盏标准杆配备一台10千瓦的微型风光互补发电机,既能满足照明用电,又能将剩余电量并网发电,总投资超过13亿元。同月,广西宾阳县5G风光互补智慧路灯项目完成招标,该项目约2万盏集成光学和新能源系统的路灯,总投资约22亿元。
查阅中国招标采购网、中国照明网等平台公开信息发现,全国多个地区正在加快智慧路灯杆项目的部署。

2021年9月,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新型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,明确提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广和规模部署智慧灯杆等感知终端。因此,许多地方政府已将智慧路灯杆纳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。

智慧路灯杆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基础设施,其功能多样、造价高昂等特点使其在传统路灯杆中脱颖而出。它融合了LED照明、无线通信、传感器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能够实现城市照明、公共安全、市政服务、气象、环保、通信等多个领域数据的采集、发布和传输。智慧路灯杆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个结构中(“多杆合一”),有助于减少城市灯杆的拥挤,提升城市系统的精准管理,促进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智能照明
从成本角度来看,单根智慧路灯杆的建设成本通常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,具体取决于其配置和功能。例如,广西宾阳县的新能源智慧路灯项目,每根智慧路灯杆及其配套设施的平均投资约为11万元。同样,西南某市某区2022年环境整治及文化绿道项目,包含10.24公里的智慧照明及城市物联网系统,涵盖照明灯具、管理模块、网络交换机等组件,总投资3976万元,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388万元。

追求过度、重表象轻实质、管理重叠
虽然我国智慧灯杆建设已进入“快车道”,但尚处于起步阶段。一些地区已出现过度追求功能、形式主义轻实用、管理碎片化等问题,亟待关注和纠正。例如,西南某城市在一段600米长的路段上,安装了53根多功能智慧灯杆,并作为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进行推广,声称功能齐全。然而,不少在附近工作的居民反映,智慧灯杆安装密度过高,造成资源浪费。电子显示屏、电动自行车和手机充电接口等功能与用户实际需求脱节。
今年的多次调查发现,绝大多数智慧灯杆仅具备基本的照明和监控功能,部分灯杆设置了手机和电动汽车充电接口,但周边没有指定停车位,充电接口也未通电。
“有一段路的灯杆太密了,电子显示屏和路灯同时亮的时候,亮度简直要把人吓得像白天一样,而且广播音量也大得让人不舒服,”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居民说。“这些显示屏只亮了一小会儿,用来发布广告位出租的广告,但过强的灯光和噪音造成了污染。最后,这些显示屏被关闭了,到现在也没商家投放广告。”

在一些地区,智慧灯杆上的一键报警按钮反应迟钝,很多功能要么闲置,要么无法使用。例如,西南某市的公园安装了40根智慧灯杆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这些灯杆集照明、多功能摄像头、交通指示灯、实时数据显示、一键报警、人员追踪等功能于一体。然而,最近的实地考察发现,大部分灯杆目前都处于闲置状态。“公园里已经有路灯了,加这些灯杆没必要,还很显眼,”一位当地居民说,“我从来没见过屏幕亮过。现在手机人手一部,一键报警之类的功能基本没用。”

智能照明
在管理维护方面,“一杆多管”已成为一大难题和隐患。专家指出,由于智能杆上搭载的各种设备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,管理体系和运营需求各异,因此经常出现协调不畅、沟通不畅等问题。这种层层管理的架构也增加了后期维护和监管的难度。此外,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,5G连接、充电、广告等关键功能缺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整体盈利能力较低,高昂的前期投入成本短期内难以收回。

2024年7月,东部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回复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28号提案中表示,智慧灯杆项目实施过程中,涉及市政、通信、交通、照明、标识等多个部门和领域,存在“多龙共江、各取所需”的现象,运维、数据归属等协调难度较大,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。同时,智慧灯杆尚未找到核心应用场景,除广告投放外,其功能多服务于政府部门,以社会效益为主,单纯依靠政府推动难以有效推进。

合理建设,打造健康发展循环
针对部分智慧灯杆项目出现规划过度、设计浮于表面、管理分散等问题,投资规划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、地方需求和资源条件,避免“为进而进”。

专家建议,要围绕交通、照明、环境保护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治理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实际需求,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节奏。项目建设应避免功能叠加和不必要的“一步到位”的模式,结合区域特点和具体应用,优先集成急需的功能模块。

合理的收益规划对于建立良性投资循环至关重要。业内人士建议引入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,以提高财务灵活性。由于智慧灯杆的运营周期可达10至30年,因此规划短期、中期和长期回报至关重要,并根据实际收益情况进行分阶段投资。他们还建议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评估机制,以确保财务安全和可持续运营。对于成熟项目,可以通过股权转让、上市或其他资产退出策略实现资本回收和变现。
Keep in touch
新闻
  • 昂贵却不实用?为何部分智能路灯功能沦为摆设
  • 传统照明:盈利强劲,股价疲软——如何打破僵局?
  • 国务院出台7万亿体育产业规划,体育照明成为焦点
  • 汽车照明行业:技术迭代、智能升级与全球化竞争